在很多寺廟門口都會設立一個來自惠安(世界石雕之都)雕刻的花崗巖出七寶如來柱子,樣式結構大都上下為蓮花臺,中間石柱為七棱柱,七面雕刻七寶如來法號,再加入一些圓雕浮雕工藝的佛教圖案,整體的視覺效果就有上升一個檔次,具有很強的工藝觀賞價值,適合在寺廟齋堂門口兩側擺放,是建寺院必須品?;莅策@樣好看的花崗巖七寶如來柱除了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又有什么作用和由來。
惠安花崗巖七寶如來柱子的由來,這其中有個故事:佛教二十諸天中第十五位,是‘鬼子母神’,又名歡喜母。據說她性格殘忍,生有五百個孩子,卻還常常抓別人的孩子吃。人們無奈,求法與釋迦牟尼。佛祖用法力把她的一個孩子攝到佛缽里,鬼子母神哭鬧著尋找,實在無計可施,只好懇求佛祖寬恕。佛祖說:“你愛自己的孩子,卻去吃別人的孩子,難道別人做母親的就不痛苦嗎?”鬼子母神被感化了,皈依了佛門,成了一個護法天神??伤沉看?,經常吃不飽,釋迦牟尼便令僧人們在吃飯時,均出一些食物放在臺子上,供鬼子母神消食。后來各地寺院紛紛仿效,于是就有了出食臺?;莅不◢弾r七寶如來柱子的作用,在寺廟門口擺放七寶如來柱最直觀的目的就是擺放食物,用于救濟饑困的百姓。同時讓被救濟的人欲望得到滿,遠離貪嗔癡恨;柱身上的七寶如來法號加強了這一寓意,可以讓人遠離塵世煩惱。
我國佛教寺院的常見石雕擺件有很多種,而各大寺院必不可少的就是放在殿外兩側的出食臺。佛教場所擺放的每一種東西都不會隨意放置,而存在必有其緣由。傳說曾有一妖魔愛吃小孩,后被釋迦牟尼佛降伏,收為教眾,但因其食量巨大,眾僧便每人分一點放在殿外的一座石臺上,因而有了這種石臺的出現。再后來,這座出食臺便成為給一些饑餓的眾生呈放食物的東西,誰餓了就去自取好了,因而也叫施食臺。出食臺的構造是一種兼具石柱、石塔的風格石臺,一般高度都在1-1.5米之間。相對寺院的其他石塔來說,這個高度雖然比較矮,但是卻有著非常深的含義。
出食臺一般有底座、柱身、承露臺三個部分組成,其中柱身一般為八棱柱,上下的兩個部分造型有很多種。柱身的八棱柱上面分別雕刻七寶如來的法號以及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法號,也有一些寺院擺放的出食臺正面雕刻寺廟名稱,其他七面雕刻七寶如來法號。常規(guī)的出食臺下底座和上承露臺一般做成蓮花臺狀,也有一些寺院會根據所弘揚佛法宗系不同,底座做成各種各樣的樣式,但是上承露臺一定會是仰蓮花臺,至于是三層、雙層還是單層的蓮花臺則會根據實際出食臺的大小而定。<br>出食臺的柱身之所以雕刻七寶如來法號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南無七寶如來是七位如來的統(tǒng)稱,分別為:多寶如來、寶勝如來、妙色身如來、廣博身如來、離怖畏如來、阿彌陀如來、甘露王如來,每一位如來所具備的含義是不同,下面簡要介紹一下。
多寶如來,也叫多寶佛、大寶佛,證明《法華經》真實義而自地涌出的塔中佛,為東方寶凈世界的教主。其常見的形象是頭戴紺發(fā)冠,眉間放索毫光,普照一切。身相黃金色,結智拳?。ǚ鸾痰囊环N手?。?。身披袈裟,跏趺(右壓左)坐于大蓮花臺上。寶勝如來,一般是指寶生如來佛,是五方佛之一,常見的外觀形象:左手握拳置于臍下,右手向外展開,而無名指、小指稍屈,其余三指舒展,結施愿印,結跏趺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