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食臺,也叫施食臺、孤魂臺、供食臺、出生臺、生臺等等,民間則干脆稱其為石佛柱。出食臺的來源出處相信網(wǎng)絡上可以看到很多相關方面的訊息,網(wǎng)友們自己去查找一下就好了。出食臺的造型、材質(zhì)用料都沒有固定的法制,也因此人們在不同寺廟里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出食臺。但即使是這樣,出食臺的外形從古至今仍有一個傳統(tǒng)做法,那就是以幢形居多。而所用的出食臺材質(zhì),則主要為石材。石雕出食臺有圓形、四邊形、八邊形等不同的形狀。一般分為上下三層,上層以仰蓮造型,下層則是俯蓮,中柱則一般是上述所說圓形、四邊或八邊形等造型。刻字內(nèi)容一般顯示在中柱上,圓形中柱的話則一般是刻施食儀軌的字句;四邊形則通常是刻四如來或南無阿彌陀佛等佛名圣號;八邊形則是刻七寶如來的佛名圣號,外加一個本師釋迦牟尼佛或寺廟名稱或法力不思議等字樣,有些也會刻六字大明咒。那么,這么多種不同形狀的石雕出食臺,那些佛教寺院中常擺放的石雕出食臺是哪些呢?
出食臺圖片
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聽說過七寶如來石臺,這種石臺其實就是八邊形的出食臺。因八邊形出食臺樣式及做法也相當豐富,所以各個寺院的七寶如來出食臺還是會有所不一樣的。早期的七寶如來出食臺也是比較簡單,一般就是三個部件,即蓮花狀的承露盤,七寶如來佛柱以及蓮花座臺。這種做法非常簡單,也是目前市場上收人工成本較低的一種做法。由于各地佛教信眾越來越多,人們已經(jīng)不在滿足于這種簡單的款式,而逐漸轉(zhuǎn)向于更加豐富多彩的樣式。比如早先的單層佛柱,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兩層佛柱的做法。從純文字石柱,轉(zhuǎn)變成現(xiàn)在有對應的浮雕佛像在上面。有些佛陀名號四邊還有一串串瓔珞,或特別設計的邊框進行裝飾,整個出食臺顯得十分華麗。八邊形的出食臺,在上述介紹的幾類出食臺中,算是費工的那種。但定制一對出食臺的價格本身也不高,所以一般消費者也就沒那么在意這一點差距。
寺院出食臺一對
四方形的石雕出食臺,相信能看到本文章的網(wǎng)友應該也見到過。這種出食臺一般不會有上下蓮花座,而是做成類似佛菩薩像的須彌座一樣,也是四方形,不過是雙層階梯狀的。上層的承露臺也是類似底座一樣的形狀,遙相呼應。中柱的四邊有些四面雕刻佛名圣號“南無阿彌陀佛”,有些則是雕刻四如來名號:南無多寶如來、南無妙色身如來、南無廣博身如來、南無離怖畏如來。這種出食臺做起來就不用費太多工了,售價也會便宜很多。所以很多時候消費者會問,為什么同樣1.2米高出食臺,這個就便宜,那個就貴。這種情況,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出在工藝難度系數(shù)上。
花崗巖施食臺
佛教寺院常用的出食臺一般就這么三種了,高度則通常不會低于1米,1.2-1.5米的出食臺是比較熱門的尺寸。單層卻多樣化的出食臺,現(xiàn)在在定制市場中是一種流行趨勢。那些不知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寺院的出食臺佛教寺廟師父,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到你們。南無阿彌陀佛!
佛教出食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