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佛像加工出來的效果有兩個大類,第一種,是平面的佛雕,一個是立體的圓雕,這兩種加工效果占據(jù)了所有雕刻品的絕大部分作品,今天我們主要說一下石雕佛像的浮雕作品。

石雕佛像的佛雕作品起源非常早,大約在東漢時期,人們就開始有這一方面的想法,甚至有的人開始付諸行動,然后到了兩晉南北朝的時期,人們對這一藝術(shù)的工藝和實踐都到達了極限,現(xiàn)在很多石窟的壁畫,都是非常經(jīng)典的佛像浮雕作品。
石雕佛像浮雕主要有三類作品,第一種,反映一個畫面,一般是佛祖講經(jīng),普度眾生的一個場景,這樣的作品主要是佛像做在中間,旁邊分列很多菩薩,羅漢等佛像。
第二種是匯總的浮雕,就比如佛有55個,這些佛像的名稱和外形都可以用浮雕來表示出來,或者三十三觀音,十八羅漢等等,可以用浮雕把這些觀音的形態(tài)都雕刻上去,就非常清晰的了解他們的差異和不同點。
第三種是一些佛教的小故事,很多都是文字和圖片相結(jié)合,比如,佛祖割肉喂鷹的故事,佛祖和菩提樹的故事,如來佛拈花一笑的故事等等。
這三類都是最為常見的佛像浮雕作品的內(nèi)容,這些作品圓雕是很難加工出來的,所以也就讓佛像有了更多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