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去過各種地方的寺廟的時候,除了一些神佛供像外,也會有各種各樣的石雕建筑,而這些大部分都是用石材石雕和木材木雕來完成的,而如今,石雕作品才是現(xiàn)在寺廟中為流行和常見的一種石材,因為木制的很難在很長一段時間還能保存完好。每一個石雕作品,都是經(jīng)過了傳統(tǒng)雕刻工藝去完成,也給整座寺廟增添了古韻十足的歷史文化氣息,那么一座寺廟的存在,常見的幾種石雕作品都是哪些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一些大型的寺廟一般都會建在山上,而寺廟石雕牌坊就會在該寺院的入口處,是人們進入寺院中的一個標志,也給前來參觀寺廟的人們能更好的找到寺廟的位置。由于古代的時候寺院通常都是建立在山林之中居多,有著隔世的寓意,建造這樣的石頭大門是為了有遁世的寓意,讓人走入到寺院之中就能夠放下一切,免受身心打擾。在文化中,山門牌坊則是寓意著"空門",凡是進入到寺院之中,過了這三門牌坊,就要放下自己心中的雜念。這也是一座寺院人們第一眼看到的寺廟石雕建筑。
所謂寺專院神臺供桌即供桌常見于大型的祭祀活動,廟宇、祠堂、家宅、公司等擺放祖宗牌位,佛道神靈的地屬方。用來放置香燭貢品牲禮之用。
香爐,對華人來說,是熟悉不過了。它不但是佛寺中的佛門法物,也是華人家庭中的供具。香爐種類繁多,不同形狀的香爐,供在不同的位置、焚燒不同的香,可以說任何一個寺廟都需要有這樣的香爐。
出食臺是一種寺院場所內(nèi)很常見的法器,擺放在寺院大兄寶殿兩側,是用來盛放食物的用品,任由大家取用,也是為了表達出一種佛家心系天下人。不同的寺院一般也會根據(jù)需要定做出符合寺廟的出食臺。
石雕欄桿,是我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一種建筑,在橋的兩側、樓梯兩側、廊柱兩側、亭榭周邊等處的石質(zhì)雕刻欄桿,主要功能是起到防護的作用,而寺廟中在走廊上,樓梯等等地方也都是需要欄桿,欄桿撒花姑娘雕刻的圖案還起到點綴環(huán)境的作用。
佛塔是代表佛陀的圣意、法身,而且佛塔的每個部分都揭示了成佛之道,隨著佛教的流傳和發(fā)展,寺廟中雕刻佛塔的原因也變得越來越多,并不在是為了收納敬奉舍利,也可以是為了擺放經(jīng)書或者是各種寺廟吉祥物,讓前來膜拜的人們都能積集功德,讓寺院的香火供給也越來越旺盛。塔在古代人們的心中有著非常深刻的寓意,它有著吉祥,降妖除魔,意味著正義,也因此人們將佛塔賦予了神圣的使命。
龍柱可以說是現(xiàn)在的寺廟必備的一種石雕建筑,通過采用各種工藝手法,雕刻出造型獨特的石雕龍柱。龍柱通身塑有纏柱云龍,素有吉祥、華貴、誠信等寓意,能營造出神圣的氛圍,除了房屋柱子的承重之外,它又是孤立獨處的,具有獨立的視覺效果,是整座寺廟建筑中的精神的凝固和升華。
浮雕龍堵一般是會出現(xiàn)在寺廟建筑大門正對大門,用來作為屏障的墻壁,一般在設計方面主要以佛學有關,采用一些佛教中常用的元素來加工,姿態(tài)各異,款式美觀。
再來講到的就是寺廟中的一些小型的擺件石燈,石燈,是古代早使用的燈具,在古代,僅僅是用來照明功能,而不需要外觀。在寺廟中,會再各個角落擺放各種石燈,并且隨著人們的審美觀越來越高,人們會設計出更多獨特的石燈,不僅能用來照亮寺廟,也給寺廟的整體環(huán)境帶來很好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