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石雕文化是現(xiàn)代人們給予寺院中的一些特別的事物進行一些文化的闡述,很多作品事因為寺院石雕所處的地方,位置等等,也有的是一些石雕所展示的不同的東西的一種文化,這兩種都是一種寺廟石雕文化的體現(xiàn)。我們首先來說說位置決定的一些寺廟石雕作品,這個比較常見的是,寺廟中,經(jīng)常在大門口擺放的事哼哈二將,然后入門的大殿是大雄寶殿,這個殿里面擺放的是彌勒佛,這些都是位置決定的擺放的作品的種類及擺放的樣式,甚至大小。意義也很簡單,就是讓人們有一個寺廟擺放的基礎(chǔ)規(guī)則,讓人們對于這樣的文化有一個很好的了解和認識。
還有一種東西就是比較創(chuàng)新的東西,比如舍利塔,石塔是引進的外來的建筑,這種石塔的建筑結(jié)構(gòu)在中國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到了后期,石塔已經(jīng)和中國文化融入到了一起,這種多變而又有核心內(nèi)容的雕刻品是寺廟石雕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這個部分決定了很多石雕有繼續(xù)可以挖掘的深度,也有繼續(xù)開發(fā)的可能性,特別是舍利塔,經(jīng)幢塔更為多變。
寺廟石雕的作用很多人不了解,所以很多人也就很不能理解為什么要做寺廟石雕,寺廟石雕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使用寺廟石雕?這些問題我們接下來會一一的說到:在寺廟中,佛像石雕是最為常見的,幾乎所有的寺廟都會擺放這些石雕,佛像是人們對于神佛報身像的一種描述,而報身相是佛像中的一種,容貌可以變化,但是一些姿勢,比如手勢,比如配搭的服飾,比如一些比較獨特的外觀特點這些是不會變的,擺放的地方可以是大殿,也可以擺放在戶外,主要的作用就是實現(xiàn)人們的一些愿望,消除人們心中的業(yè)孽,指點人們向善,平和人們的心理,改良人們的情緒等等作用。
很多拜過佛的人,都因為心中有所畏懼,從而變得有了一些對錯的判斷,從而選擇一條比較不傷害別人的做法來做事,從這些小的方面,細節(jié)的方面改善人的做人和做事的方式。還有一類是寺廟的其他建筑,比如佛塔,比如佛燈,比如佛教的神獸,比如出食臺,比如供桌,比如香爐,比如焚金爐等等,這類石雕大部分都是和石雕佛像搭配在一起的,做一種觀賞和一種比如輔助性的功能。
寺廟的石雕加工歷史是非常悠久的,特別是中國寺廟石雕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約2000多年的歷史,這些歷史中,有著很多故事,也有很多不同的石雕造型,不同的石雕加工工藝,石雕加工手法,現(xiàn)在,我們就從歷史的長河中慢慢的來描述這些。從漢朝的時候,佛教進入中國,人們就開始建造一些石頭的佛像,那個時候工藝是比較粗糙的,所以大部分的石雕作品都是相對比較簡單,一般的寺廟保存的作品大部分是一些佛像的人頭像,全身像是幾乎看不到的。
東漢過后是中國非常混亂的時代,這個時期的中國隨時都在打仗,從三國,到后面的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的更替,一直到隋朝之前,這段歷史是非?;野档?,百姓的生活是非??喑?,而百姓無力去反抗只能寄希望于來生,所以佛教的教義開始迅速的傳播開來,而這個時期寺廟也就開的到處都是,到了北魏,北齊時期,佛教是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tài),很多皇帝都由于信佛放棄了皇位,而佛教當(dāng)時在雕刻這一塊也有著非常大的發(fā)展,最明顯的就是各種石窟的開鑿,石窟中大部分都是佛像和一些佛理的文字表述,所以這個時期,佛教是人們心靈中最后的一道屏障,也是人們生活下去的希望和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