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窟內看大佛,雄偉高大不可一世,在窟外看卻有很大不同,空間發(fā)生了變化,一切均已改變??咄庥^瞻禮拜大佛時,由于天窗造就了光線的作用,多數時間看大佛會產生模糊的感覺。古人利用人視覺上的錯覺,在山前制造出空間幻覺,由于光影的作用,佛的表情也發(fā)生了變化,佛變得溫和神秘,寧靜而飄逸,這就是視覺藝術上的“距離產生美”。古代藝術家巧用心思,力求達到動中有靜的效果,既突出佛高不可攀、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面,又表現了神秘仁慈的另一面,讓人感動且無上虔誠,以神取勝。對觀者而言,由威嚴到親和,由服到敬,可以說設計者在洞窟的建筑形式和大佛之間做足了文章。
云岡早期洞窟的形式美感極強,所有的大像都體現了裝飾藝術的適形性,造像與洞窟空間結構形成一個整體,從而創(chuàng)造出帝神合一的和諧形象,天人合一、超凡脫俗的大氣空間,造就了一個強勢陽 剛向上的氣場,而這種巨型大像和建筑空間所形成的完美整體,是云岡早期洞窟所特有的形式美。
北齊的石雕佛像是非常特別的一個時期,北齊是漢化的鮮卑人建立的,特別是漢化的過程中,不斷受著秦漢時期的佛教的影響,對古印度佛教文化的侵襲反而慢慢的消退了,所以在加工中慢慢的有一種自己的味道和雕刻方式,并且在形態(tài)上,這個時期的佛像和后來的佛像樣貌是最為接近的,幾乎大部分的佛像在北齊的時期已經完整的定了形。
北齊在中國的東北方向,現在的地址是山東,河南,河北等地,而現在北方的雕刻也深受北齊文化的影響,比如山東嘉祥,河北曲陽等地,都是那時候就開始進行雕刻這一項工藝事業(yè),甚至可以這么說,中國的圓雕的發(fā)展從北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