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
2020
浮雕石雕佛像的設計都較為具備特點,實際上錯覺上的運用也通常都是變成石材浮雕佛像的關(guān)鍵形式,特別是在是在多方位的應用上較為多。
石雕佛像中一類常用的佛像,就是坐像的佛像,因為人們坐姿有很多種,特別是在佛學中,不同的坐姿說明了佛像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形態(tài),不同的心情,所以人們對于佛像坐姿的加工慢慢的研究,直到現(xiàn)在有了一個比較整體的佛像坐姿的介紹。
半跏趺思惟椅坐,僅有一足上盤,另一足垂放而下,一手指頰、低首側(cè)身的冥想沉思狀。半跏思惟坐不見于印度,而流行于中國南北朝時期,其意義一是佛為菩薩時思惟眾生苦的造像。
自在坐,右膝曲起,左足半趺,右臂直伸,置于膝上,左手撐于膝后;或有右膝曲起,左足垂下,右臂直伸,置于膝上,左手撫于座上,呈自在舒坦之姿勢。宋代以后成為菩薩像的流行形式。 佛像的坐姿大約有十來種,這么多坐姿,實際上常用的也就兩三種。坐姿對比于站姿來說有很多方面的不同坐姿更加多變,站姿實際上是很容易加工的,可以說大部分的佛像除了換個頭部,其他都是可以通用的,但是坐姿不同,很多坐的方式不同,坐的角度不同,都代表的不是同一尊佛像,很多時候坐姿更加的威嚴,也更加的具有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