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有,那就是變化本身。宗廟祠堂門前的龍柱最早也只是雙龍盤柱而已,當歷朝歷代的龍柱毫無破損的保留下來時,人們終于發(fā)現了石柱的文化記載價值。也因此,目前人們所看到的石柱樣式是千變萬化。在我國古建筑題材豐富的宗祠中,石柱發(fā)揮著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們就來看一哈,宗祠門口的那些石柱都有什么樣子的。
石雕石柱
宗祠祖廟建筑石柱首當其沖的仍然是經典款的龍柱。一般為雙龍盤石柱,游龍盤柱自下而上,其中一龍頭在柱身中上部的位置微斜向上張嘴嘶吼,另一龍頭則盤旋至高處向下俯視,兩條龍看似無任何交流,但龍身纏繞一起,各司其職。而通常龍柱都是成對出現,柱身中部的兩條龍形成相望的態(tài)勢。在古建筑愛好者的圈子里,人們還認為每一對龍柱都有雄雌之分。過去那些工藝雕刻精巧的石龍柱,通過敲擊其柱身,可以分辨出其雄雌。輕敲雄龍柱,可以聽到低沉的怒吼之聲,威嚴十足;而雌柱則是一陣清脆悅耳的嘶鳴,溫婉動聽。當然,盡管科技技術日益發(fā)展,現在工廠雕刻出的石雕龍柱很難做到這一點,至于其敲擊反饋聲音的不同,也實難分辨。石龍柱通常是為雙龍柱,但也有雕刻單龍石柱、五龍柱、九龍柱以及龍鳳石柱,不管是什么石柱,都會是成雙成對的。
青石石雕龍柱
宗祠祖廟建筑石雕石柱,第二種要介紹的是花鳥柱?;B柱,顧名思義就是主要雕刻圖案為花和鳥的石柱子。以景寄情、借物寓意,是花鳥石柱存在的核心。不同的花、不同的鳥以及不同的花鳥組合都可以表達出不同的寓意。牡丹代表富貴,蝙蝠寓意是福,芙蓉表榮華富貴。喜鵲站在梅花上,寓意喜上眉梢;佛手、仙桃、石榴三者組合起來的花鳥柱就是多福、多壽、多子的良好寓意;松樹和鶴搭配則也是多壽的意思,松鶴延年?;B柱有時以花鳥為主角,也經常作為單龍石柱或者龍鳳柱的“配角”出現,不管角色怎樣,都是寄托了人們的美好心愿。
石雕石柱
宗祠祖廟建筑石雕石柱,第三種要介紹的是百子柱。過去的人們,都認為多子多福,喜人丁興旺,現在這種想法也很普遍。許多人認為百子就是100個小孩子,然而人數實際上是101個小孩。這是因為在古代民間,人們認為凡事都陰陽之分,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又因成對的石柱常有雄雌之分,故而一柱為51人,一柱為50人。百子柱在閩南以及廣東這些地區(qū)的宗祠祖廟非常常見,如福建的泉州、廈門、漳州,廣東的汕尾、汕頭、潮州等地方。百子石柱寓意雖好,但是加工起來非常麻煩,所以造價成本也相對較高,各地還是要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石柱子。
花崗巖石柱
上述宗祠祖廟建筑石雕石柱的那些個種類,在和之石雕廠家看來,都是文化石柱,是傳遞某種文化,寄托某種寓意的石柱子。也有些祠堂因為家族條件比較一般,會采用普通圓石柱,這在許多偏遠的鄉(xiāng)村比較常見。另外給大家講一個知識點,福建泉州惠安,擁有大量的石雕石柱生產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