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立碑是非常重要的事項,一個人死后,唯一的存在證明就是墓碑了,但是大家知道嗎,比墓碑更重要的地方是墓碑的格式,墓碑書寫的格式決定了墓碑的整個屬性,也表達了墓主人的生平,很多人在立碑的時候并不太注重這些,殊不知,墓碑只是載體,格式才是靈魂。脫離了格式,整個墓碑就是一塊普通的石碑,不帶有任何的感情,就像一個人,沒了靈魂。
石雕墓碑圖片
墓碑的格式一定要的三個部分,正文,生卒日期,立碑時間。還有三個可有可無的部分,分別為,立碑人,家鄉(xiāng),墓志銘。我們分別說一下這幾個地方。
正文:正文部分是整個墓碑最重要的部分,其他部分沒有都沒關系,這一部分一定是存在的。在古代,墓碑文有著嚴格的要求,死去的父母,我們一定要用考和妣來尊稱,這是對死后父母的一種稱謂,如果不按照這樣的稱呼來叫,是有非常嚴重的后果的,因為死者已矣,活著的人不想活了,想和父母在地下團圓,才會繼續(xù)稱他們父母,所以這是一種折壽的做法,很多時候看到墓碑上面雕刻慈母,慈父的時候,看到就覺得一股涼意迎面而來。如果是為祖父母立碑,要稱之為祖考(妣),不能稱為祖父和祖母,這一點一定要注意。除此之外,墓碑正文格式還講究名諱問題,如果是后輩給前輩立碑,那么一定要在前輩的名字中間加一個“諱”字,這個諱可以寫的稍微小一些,也可以在正文的側方寫,但是一定得有,如果是前輩為后輩或者同輩立碑,就不需要這么做。正文部分格式還應該講究合生老的做法,字數保持在6,7,11,12,16,17字,如果不夠,就需要加入老,尊,大人,儒人,府,官銜,爵位,功名等內容,這里一定要保證字數。
花崗巖石雕墓碑
生卒日期:生卒日期是墓碑格式非常重要的部分,這是一個人從來到這個世界到離開所有的日子,這樣的記錄是一個人她的痕跡的記錄。在格式方面,可以采用公歷書寫,比如1914年9月24日-2004年9月6日,寫完之后,我們先數文字,和要保持和上面正文的字數一樣,發(fā)現只有19個字,還差2個字到21個字,我們可以在上方寫上生卒二字,這樣也就讓整個日期符合了合生老的寫法格式。也可以按照陰歷來寫,還可以按照干支紀年法來寫,甚至可以按照民國紀年來寫,現在臺灣人很多墓碑還依照民國紀年。但是不論怎樣的寫法,文字簡體,阿拉伯數字還是繁體字,一定要記住要跟隨合生老的墓碑書寫規(guī)則來完成。
傳統(tǒng)石雕墓碑
立碑時間:立碑時間非常重要,因為后人可能會忘記什么時候立碑的,然后整個輩分就會很亂,但是立碑時間記錄上去,誰立碑的基本上就可以確定下來,并且對于很多翻新的墓碑,遷移的墓來說,立碑時間一點非常的重要。這里可以用最簡單的數字表示2019年冬或者2019冬立,就可以表示出來的,如果嫌不夠詳細,二零一九年八月十九日立這樣書寫也可以。
龍鳳柱石雕墓碑
立碑人:立碑人在墓碑上也是非常常見的書寫格式,不過很多地方講究墓碑不刻活人名,所以這一塊大部分的墓碑都省去了。
家鄉(xiāng):在一些客死異鄉(xiāng)的人會有這樣的墓碑格式,一般擺放在墓碑的頂部,在照片的左右分別刻寫。
墓志銘:墓志銘現在已經很少人會寫了,這需要有非常深厚的古文學基礎,主要介紹死者的生平以及貢獻,字數不要多,但是可以看出整個人的一生,需要用文言文書寫。